重大成果驚艷全球中國加速邁向科技強國

2017-09-19

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

從“天眼”探空到“蛟龍”探海,從量子衛星天地一體化實驗到高海拔宇宙線觀測。五年來,中國科技全方位突破,原創、領先的科技成果驚艷全球,向世界科技強國邁進的新征程已經全面開啟。

科技創新勢頭強勁

十八大以來,我國圍繞科技創新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,為國家科技進步與創新事業發展明確了戰略方向。發布實施《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》,研究審議《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》,修訂出臺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》,頒布《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》、《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》、《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(專項、基金等)管理改革的方案》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。

在此背景下,我國科技創新取得重要進展,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。主要創新指標進入世界前列,科技創新的系統能力顯著提升。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研發投入國和第二大知識產出國。2016年全社會研發支出達到15500億元,比2012年增長50.5%。國際科技論文總量比2012年增長50.8%,居世界第2位,被引論文數和國際熱點論文數雙雙攀升至世界第3位,8個重要領域國際科技論文引用率排名第2位。發明專利申請量居世界第一,有效發明專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。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1407億元,科技進步貢獻率增至56.2%,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,我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16年的25位,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中第一位。

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層出不窮。國家科技進步和創新能力明顯增強,整體水平加速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階段邁進,科技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。在基礎研究領域,涌現出量子調控、中微子震蕩等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,我國科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。在戰略高技術領域,載人航天、探月工程、深海潛器、超級計算、北斗導航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,成為維護國家戰略利益的利器。在科技支撐產業發展方面,高鐵、4G移動通訊、核電、電動汽車、特高壓輸變電、雜交水稻等重大創新成果加速應用,科技創新為經濟轉型升級、民生改善和國家安全提供重要支撐。新產品層出不窮,在航空航天、軌道交通裝備、高檔數控機床、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等領域涌現一大批戰略性新產品。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,長征五號大推力運載火箭、全球首顆量子衛星發射成功,高精度數控齒輪磨床等產品躋身世界先進行列,中國標準動車組成功完成420km/h交匯試驗,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“復興號”在京滬高鐵正式雙向首發。

引領產業向中高端邁進

科技創新加速突破應用,推動新動能不斷成長,促進傳統動能改造提升,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。

十八大以來,技術創新工程深入實施,企業創新能力邁上新臺階。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,鼓勵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。啟動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,啟動實施創新企業百強工程試點,推動央企考核辦法改革,鼓勵中小微企業開展協同創新。加快推動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培育,搭建開放協作平臺。華為、聯想、中國中車、中國電科等一批創新型企業進入世界企業500強。在高速鐵路、智能終端等領域,我國崛起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。

科技創新人才加速集聚成長,規模宏大的高素質人才大軍加快形成。重大科技任務、科研基地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對創新人才發揮了“筑巢引鳳”的“虹吸效應”?!扒擞媱潯?、“萬人計劃”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實施,中央、地方、部門縱橫聯動,統籌推進各類科技人才發展,形成高端引領、整體發力、系統支撐的新格局,并帶動形成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留學人才“歸國潮”。截至2016年底,我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265.11萬人,其中十八大以來的回國人數占70%。

引領支撐新舊動能轉化,有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。集成電路制造技術、移動通信、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、第三代核電“華龍一號”、高鐵、新能源汽車、特高壓輸變電技術、風能和光伏關鍵部件和設計制造技術、“數控一代”應用示范工程等,有力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。

打造區域創新高地,區域經濟增長極加快形成。北京、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,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深入推進,長江經濟帶加快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,創新型省份、創新型城市建設成效顯現,區域創新改革試驗全面啟動。

大眾創新創業蓬勃發展,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情空前高漲。以科技創新引領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,支持龍頭企業、中小微企業、科研院所、高校、創客等多方協同,打造專業化眾創空間和創新平臺。

創新激勵政策體系收效彰顯。在國有科技型企業中推行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,對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所得實行遞延納稅等優惠政策,有利于激勵創新的中長期分配機制初步建立。

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加快建立。制定實施“十三五”科技軍民融合專項規劃,推動形成全要素、多領域、高效益的軍民科技創新融合發展格局。圍繞深海、深地、深空、深藍等領域戰略高技術布局,部署軍民融合重大科技項目和重點專項,軍民共用技術項目一體化論證和聯合實施機制進一步完善。

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,“十三五”期間,我國將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主線,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,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,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工作全局的核心位置,聚焦實體經濟,聚焦產業升級,聚焦民生改善,充分激發創新潛力,全面完成中長期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,實現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奮斗目標,為兩個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。重點任務包括:聚焦國家戰略,推動重點領域跨越發展;提高原始創新能力,增強創新驅動源頭供給;突破重大技術瓶頸制約,強化支撐引領作用;提高企業創新能力,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群體;改革人才集聚發展機制,形成創新型人才隊伍;深化科技體制改革,增強創新治理能力;完善市場競爭秩序,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動力;加強區域科技創新布局,打造區域創新增長極;融入全球創新網絡,統籌國內外兩種創新資源;完善創新政策環境,推動大眾創新創業。


日本96小视频,成人黄色三级,国产91最新欧美在线观看,欧美黄色三级,丝袜制服先锋,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,老熟妇性俱乐部在线看,